商丘是河南省的城市。
商丘市,是河南省辖地级市,位于河南省东部,简称“商”,是豫鲁苏皖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,三线城市。地处东经114°49'—116°39',北纬33°43'—34°52'之间。市域面积10704平方千米。截至2022年10月,商丘市辖2个区、6个县、1个省直管县级市和2个功能区。市政府驻睢阳区府前路1号。
截至2021年末,商丘市户籍人口1012万人,截至2022年末,常住人口773万人。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中国重要古都城,被誉为“中国古城池建城史天然博物馆”,是“商祖、商人、商业、商品、商文化”的发源地,中华始祖、三皇之首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钻木取火,开创了人类文明历史新纪元。
商丘市的历史文化:
1、地方方言
商丘市由一个小集镇发展成为新兴城市的特殊历史,使县、市方言逐渐有了差别。陇海铁路通车后,朱集车站方便的交通条件招来了鲁西南各县的大批商旅。建国后,商丘地区各县迁居商丘市的人口日益增多,通过数十年的社会交往、融合,来自鲁西南的多数居民及其后裔也都“入乡随俗”,商丘方言占了主导地位。但其中也融进不少鲁西南方言。
2、地方饮食
商丘是中华烹饪鼻祖伊尹的诞生地,烹饪汇古今于一炉,地方特色各类名吃有千余种之多。其中,比较有特色的、尽显中原传统烹饪技艺的菜肴有砂锅羊肉、子衣炖甲鱼、乌鸡炖子衣、垛子羊肉、虫草炖葫芦鸡腿、炸八宝葫芦鸭、葱烧梅花参、翡翠鱼肚、三秋烤河鳗等。还有开花烧饼、葱油饼、胡辣汤、油茶等一些特色小吃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商丘市
商丘,简称“商”,河南省地级市,商丘介于东经114°49'-116°39',北纬33°43'-34°52'之间,东西横跨168千米,南北纵贯128千米,东望安徽淮北、江苏徐州,西接河南开封,南襟河南周口、安徽亳州,北临山东菏泽、济宁。商丘市总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.4%,区域面积10704平方千米。截止2020年末,商丘市户籍人口总数1009万人。
历史沿革
地名由来
据史载,商族始祖契(xiè)佐禹治水有功,封于商,后迁徙,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“商丘”。
建制沿革
公元前24世纪,帝颛顼曾建都于商丘。
商朝(约前16世纪),契的十三世孙成汤灭夏建立商朝,初都南亳。
周朝(约前11世纪),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,称宋国,都宋城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秦统一六国,废封建,行郡县,商丘属砀郡(郡治今永城市芒山镇)。
地理环境
位置境域
商丘介于东经114°49'-116°39',北纬33°43'-34°52'之间。东西横跨168千米,南北纵贯128千米,东望安徽淮北、江苏徐州,西接河南开封,南襟河南周口、安徽亳州,北临山东菏泽、济宁。商丘市辖区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.4%,区域10704平方千米。
地形地貌
商丘市域平原面积10623平方千米,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9.24%。商丘山丘面积81平方千米,约占总面积的0.76%;区域总面积10704平方千米。商丘除永城市境内有小面积孤山残丘外均为平原,地势平坦,由西北向东南微倾,海拔为30米~70米,坡降为1/5000~1/7000。历代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和改道,加之长期雨水、风力等自然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,形成了许多沙丘、滩地、背河洼地、湖洼地等相互交错分布的平原地貌,按成因可分为剥蚀残丘和沉积堆积两种类型。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,分为黄河冲积平原、淮河冲积平原、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,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。
气候
商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冬季多偏北风,寒冷干燥;春季风多日暖,干旱少雨;夏季受偏南风影响,炎热多雨,水热配合较好,适宜农作物生长,但亦间有阵雨、冰雹带来危害;秋季雨量偏少,日照充足。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,候平均气温10℃以下为冬季,22℃以上为夏季,10-22℃之间为春、秋季。商丘市冬季较长,夏季次之,春、秋两季明显较短。
商丘市市区多年来平均年降水量711.9毫米,相应降水总量5913万立方米。多年平均径流深76.8毫米,径流总量640.5万立方米。
水文
商丘市属淮河流域,分属洪泽湖、涡河、南四湖三大水系。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骨干河流有涡河、惠济河、沱河、黄河故道、浍河、大沙河、王引河等。河流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,大致平行相间分布,多属季节性雨源型,汛期遇大雨、暴雨,河水猛涨,洪峰显著,水位、流量变化很大。
1、商丘所属的省:河南省。
2、商丘,简称“商”,河南省地级市,商丘介于东经114°49-116°39,北纬33°43-34°52之间,东西横跨168千米,南北纵贯128千米,东望安徽淮北、江苏徐州,西接河南开封,南襟河南周口、安徽亳州,北临山东菏泽、济宁。商丘市总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.4%,区域面积10704平方千米。截止2020年末,商丘市户籍人口总数1009万人。
3、商丘市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,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、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、商朝最早的建都地、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、商文明的诞生地,有“华商之源”的美誉。
4、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,分为黄河冲积平原、淮河冲积平原、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,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。商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
商丘在河南省地级市。
商丘(商),位于豫、鲁、苏、皖四省接合部,东望安徽淮北、江苏徐州,西接河南开封,南襟河南周口、安徽亳州,北临山东菏泽、济宁。全市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。下辖2个区,6个县,1个县级市,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(截至2021年10月)。商丘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。
有“华商之源”的美誉;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。2021年常住人口为772.3万人。帝喾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,为商族人的始祖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置睢阳郡,属河南道。民国二年(1913年)裁归德府。1968年改为商丘地区。1997年6月撤地设市。
商丘气候特征
商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冬季多偏北风,寒冷干燥;春季风多日暖,干旱少雨;夏季受偏南风影响,炎热多雨,水热配合较好,适宜农作物生长,但亦间有阵雨、冰雹带来危害;秋季雨量偏少,日照充足。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,候平均气温10℃以下为冬季,22℃以上为夏季,10-22℃之间为春、秋季。商丘市冬季较长,夏季次之,春、秋两季明显较短。
商丘属于河南省。
商丘是最具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是商人商品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、商文明的诞生地。“天命玄鸟、降而生商”,一城阅尽五千年,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、中国重要古都城,被誉为“中国古城池建城史天然博物馆”。商丘素有“中国火文化之乡”“汉兴之地”“两宋龙潜之地”之称,是孔子的祖籍地,庄子的故里,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。
商丘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,是国家“一带一路”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络节点城市,随着商合杭高铁的通车运营、京雄商高铁加快建设,商丘将成为拥有四座高铁站的河南省第二大高铁枢纽。商丘是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,拥有国家级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和民权保税物流中心。
商丘特色美食推荐:
1、百合羹
商丘以其优质的百合而闻名,百合羹便是其中一道传统美食。制作百合羹需要将百合清洗干净,煮熟后与糯米一起磨成浆糊,再加入适量的水煮沸。百合羹口感细腻,清香扑鼻,是商丘人喜爱的一道美食。
2、焖子
焖子是商丘的传统名菜之一,由猪肉、黄豆面和各种香料制成。制作焖子需要将猪肉切成薄片,腌制后码在黄豆面上,然后蒸煮至熟。焖子色香味俱佳,肉质鲜嫩,是商丘人常常享用的一道美食。
3、糖醋里脊
糖醋里脊是商丘的传统名菜之一,由猪里脊肉切片炒制而成。糖醋里脊的特点是酸甜可口,糖与醋的比例恰到好处,里脊肉炒制得金黄酥脆。这道菜肴色香味俱佳,是商丘餐桌上经常出现的美食之一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商丘市
商丘古文化旅游区
商丘古文化旅游区位于商丘市睢阳区,是以商丘古城为依托,集八卦城、水中城、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。商丘古城已有四千多年历史,现存地上的归德府城于明朝弘治十六年破土动工,历时八载,于明朝正德六年竣工。现存归德府城之下同时叠压着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修建的归德府城、北宋时期的陪都应天府南京城、隋唐时期的宋州治所宋城、秦汉时期的梁国都睢阳城、周朝时期的宋国都城等6座都城、古城。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、水中城、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。游客可乘船游览商丘古城,也可预订明日门票,免费退票。
芒砀山大汉雄风景区
商丘旅游必去十大景点中,芒砀山大汉雄风景区是一处集养生文化、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、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景区。景区位于豫、皖、苏、鲁四省的结合之处,被称为河南省的东大门,景区规划以汉文化为主题,旨在将景区打造成集养生文化、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、户外运动于一体的景区。景区内有多处汉高祖刘邦雕像、三国英雄张飞屯兵的山寨、南坡有高祖庙遗址、水浒108将中的三位地煞樊瑞、项充、李衮聚义的“三星道观”遗址以及汉代礼制建筑遗址等景点。此外,芒砀山地质公园、陈胜王陵、孔夫子避雨处等景点也值得一去。
应天书院
应天书院是商丘市的四大书院之一,建于北宋时期,培养出了宰相晏殊、范仲淹等重要人物。书院曾多次毁建,现仅存大成殿、明伦堂、月芽池等建筑。书院位于商丘市中心,距离市中心5.9km。游客可以乘公交车或打车前往。书院门票为半价,博物馆需要带身份证免费。书院文化底蕴深厚,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,也是商丘旅游必去的十大景点之一。
黄河故道
商丘旅游必去十大景点中,黄河故道是其中之一。这个历史悠久的故道,不仅是商丘市的重要景点,也是全国保存完整的黄河故道大堤。大堤上果树成行,绿树成荫,湖水清澈见底,还有6座竹节式水库,形成6个湖泊。故道内有6座竹节式水库,形成6个湖泊,刘口湖现有水面1.2万亩,长约5000米,平均宽约1200米,平均水深1.8米。此外,故道内还有林七湖、吴屯湖、任庄湖、张阁湖、郑阁湖,一派北国水乡风光,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。
北湖
北湖景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,距离商丘市区以西68公里,起源于明末李自成以水代兵,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。北湖水面面积近五千亩,景区内历史文化遗迹众多,出名的有宋襄公陵墓、甘菊泉、桃花洞、苏轼留墨处等。2000年,北湖被河南省旅游局批准为省级旅游景区,北湖使睢县有了“中原水城”的美誉。景区内还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,来此探寻历史的足迹,定会让你感触颇多。北湖景区交通便利,由东湖、西湖、苏子湖、濯锦湖、恒山湖、甘菊湖、凤凰湖组成,总面积15.6平方公里,水域面积6.9平方公里。每年春秋两季,天鹅、灰鹤、白鹭等上万只国家级重点保护水鸟在这里停留、嬉戏,有着优美怡人的自然景观。
燧皇陵
燧皇陵是上古时期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的墓园,位于商丘古城西南三里处。燧人氏为天下第一人,是中华民族的始祖。燧皇陵为第十届全国运动会“华夏文明之火”圣火火种的采集地。陵墓建筑风格借鉴了古代帝王陵墓的设计理念,特别是在台阶上还注重“九、五”数字的运用,体现出了“九五之尊”的寓意。燧皇陵是商丘旅游必去十大景点之一,值得一去。
木兰祠
木兰祠是为纪念木兰而修建的,已有千年历史。祠内有花木兰戎装立像、祠碑等,展现了木兰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底蕴。每年四月初八,虞城县都会举行为期三天的木兰庙会,具有很高的游玩价值。虽然历经多次改变,但木兰祠仍然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,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。
阏伯台
阏伯台是商丘古城西南的一处观星台,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。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,也是距今最早的观星台之一。阏伯台高大突兀,被称为“火星台”、“火神台”,是古代商丘都城一带的最高点。它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建的灵台早2200多年,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,是对研究中国天文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。
崇法寺塔
商丘旅游必去十大景点之一的崇法寺塔,位于永城县城关东北隅崇法寺旧址内,建于唐,塔建于宋绍圣二年(1095)。塔高34.6米,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塔体现高34.6米,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寺久废,塔刹不存。1958年修葺一新,恢复宋2代旧观。塔体现高34.6米,每层高度依次递减,整体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造型。塔平面呈八角形,由塔基、塔身、塔刹组成,为九级仿楼阁式建筑。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崇法寺地宫呈方形,顶作藻井,地宫中央砖砌莲花依柱棺床,上置长方形石函。
张巡祠
商丘旅游必去十大景点之一是张巡祠。张巡祠是为纪念“安史之乱”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张巡、许远等人所建。园内有唐代“安史之乱”时因守睢阳而殉国的张巡之墓。整个建筑雄伟壮观,庄严肃穆,是中原地区最大仿唐式建筑。学生证半价,游玩时间半天足够了。附近有夫子庙、应天书院等景点,也可以打车或坐公交车前往。博物馆距离古城也不远,需要带身份证免费。